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产生、需要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主要包括工作性体力活动、家务性体力活动、交通性体力活动及休闲性体力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中国有31%的居民未达到WHO建议的体力活动水平,此外大量研究证据表明,体力活动不足会导致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今天(6月3日),记者从省疾控慢性非传染病防制所获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体力活动水平与癌症发病风险相关,体力活动活跃的个体其总癌症风险降低11%,肺癌发病风险降低25%,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26%。
研究人员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中江苏吴中数据,共纳入53269名参与者近10年的随访数据,探讨了体力活动水平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随访期间,共记录3674例新发癌症,其中包括794例胃癌、722例肺癌、458例结直肠癌、338例肝癌、250例乳腺癌以及231例食管癌。
关联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体力活动人群,高体力活动组癌症发病风险显著降低,其中肺癌发病风险降低25%,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2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及不吸烟者中,高体力活动与癌症风险降低效应更强。
此前,牛津大学研究团队也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数据发现,高水平体力活动可以降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来自中国人群自己的科研证据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发病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版《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5-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一周内应保持平均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等到剧烈强度活动并至少有3天剧烈体力活动。
18-64岁的成年人每周应该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剧烈强度有氧活动。
65岁以上老年人应该每周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剧烈强度有氧活动。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包括:快走、跳舞、园艺、家务、传统打猎和聚会、与儿童一起积极参与游戏和体育运动、带宠物散步、搬运中等重量的物品(≤20kg)等;剧烈强度体力活动包括:跑步、爬山、快速上坡行走、快速骑自行车、快速游泳、篮球等竞技体育运动以及搬运沉重物品(>20公斤)等。
(《零距离》记者/刘舒 通讯员/苏疾控 编辑/高若婷)
下一篇:最后一页
-
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犹如一台做预测的机器据西班牙《万象》月刊网站8月12日报道,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有点像手机或谷歌的自动填充功能:不断尝试猜测下一个单词。每当我们听播客、读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