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迈点专栏 魏小安)火爆的五一过去了,按照文旅部大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5天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19.09%,实现收入1480亿元,恢复到疫前同期的100.66%。远距离旅游也大幅增长,各种排名纷纷出台,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谁都希望形势真正好起来,但是深层次看,还是一个恢复的态势,而不是真正复苏。综合评价,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五一火爆,早就在预料之中。憋了三年,社会积累了大把的戾气,通过旅游,是最好的抒发。城市大休闲和乡村微度假,虽然成为新的渠道,但远行还是心中的追求。一是好在基本平安,这取决于交通部门和各个目的地政府的努力,平安二字后面,是无数人的付出。二是老天爷给力,全国的天气基本都好,大家得以享受蓝天白云。三是秩序过得去,如此人从众,没有发生大事故,也是万幸。
同时,市场上也呈现出一系列亮点,预示着未来的变化。一是淄博现象,是友好型城市的积淀,也预示着友好型目的地的发展。二是一批产品亮点。长安十二时辰,是城市更新的二代版;长恨歌,常演常新。三是市场的变化,洛阳国服在牡丹节期间大放异彩,特种兵旅游是穷欢乐的追求,虽然难以持续,也是市场追求。乡村微度假仍然持续,婺源篁岭,种的是风景,晒的是生活,还是五一重头。一些温点,如湖州度假,台州美食,开始升温,做好了将可以持续。这些现象,根基在生活,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提升,展现了新的风采。
另一方面,则是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1999年十一,是全国第一个黄金周,当时国家旅游局研究,提出“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目标,我不赞成。黄金周安全第一,秩序第二,质量必差,效益免谈。这次五一,仍然如此。五一还不算黄金周,只是拼拼凑凑的小长假,尚且如此,扭曲了旅游的供求关系,势必畸形发展。
第一,这个五一,还是旺丁不旺财。简单算一下,人均花费540元,这还是远距离旅游大幅增长的情况之下。其实正常,大家的钱包都瘪了不少,旅游的花费也不可能多。这倒有可能变成一个比较长远的态势,经济情况不明朗,就业机会减少,预期弱化是自然的。
第二,质量不高,也不可能高,在旅游如此集中的情况下,能够保障安全和秩序就不容易了,谈何质量。问题在于,现在的基调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使旅游者预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付出总希望回报,感受差的质量,付出还不少,任谁也不会高兴。这将进一步影响旅游消费的后劲,这把瘾过完了,这把罪也受完了,少说以后。
第三,人才短缺,是现在旅游最大的短板,也是五一旅游中突出的现象。三年下来,骨干大把流失,形势恢复,有一些回流,但是远远不足。企业老总痛感无人可用,更谈不上如臂使指,只好瓜菜代。
第四,效益质疑,这是普遍性的。五一期间总算没有政府要求景区降价甚至免票了,而且头部企业一般都不错,虽然酒店涨价,民宿涨价,但是巨大的财务成本,加上运营成本,很可能是图了个热闹,赚了个寂寞。
现在,大家习惯性的还是以2019年为参照系,回想一下,那时候旅游结构不优,企业不强,效益不好,质量不高,难道我们受了三年的罪,还要回到那种状况吗?三年之中,原有的泡沫基本被压缩,现在完全可以在新的起点上谋求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
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犹如一台做预测的机器据西班牙《万象》月刊网站8月12日报道,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有点像手机或谷歌的自动填充功能:不断尝试猜测下一个单词。每当我们听播客、读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