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不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项发明专利,以“先用后转”的新模式,许可企业“试用”。这一“试”,既解了企业在技术上的“渴”,也搭了后续深度技术开发合作的“桥”,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减少行政审批、鼓励市场化定价、完善激励机制等手段,着力打通科技和产业的连接通道,加快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从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再到一些地方和科研单位纷纷出台具体举措……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工作机制逐渐形成完善。一些受到市场欢迎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产业化是专利的生命力所在,专利只有投入市场运作,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然而,相当一部分专利成果还停留在“纸面”上,实际转化率不高。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科研单位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高校仅为3.9%。高校院所中仍有大量沉睡的专利成果,亟待从“书架”走上“货架”。
制约高校院所专利成果产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目的主要是结题验收、职称评定、申报奖励等,而非对接市场需求,造成从源头上缺少转化运用的条件。专利作为无形资产估值难,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的顾虑尚未完全消除。在激励方面,成果转化收益在一些科研单位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分量不高,科研人员“不愿转”的不在少数。此外,由于缺乏懂技术、懂转化、懂市场的专业中介人才和成熟的技术交易市场,不少专利成果没有转化的门路,“不会转”的现象比较普遍。
实施专利产业化不仅是专利权人的当务之急,也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更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让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需要让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加快出台细则或配套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专利产业化机制,特别是搭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让专门人才成为促进专利产业化的“加速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难点进行制度创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比如,针对交易定价等难点,提出“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针对成果转化通道不畅,尝试科技经纪人的解决方案。随着更多硬招实招的落地见效,让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顺利牵手、紧紧握手,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率必能稳步提升,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1日 05 版)
-
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犹如一台做预测的机器据西班牙《万象》月刊网站8月12日报道,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有点像手机或谷歌的自动填充功能:不断尝试猜测下一个单词。每当我们听播客、读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